丰育(化名)是陆丰市大安中学2017届的学生。这所创于1985年的普通乡镇学校坐落于陆丰市大安镇锦山南麗,陆丰的母亲河--螺河流经此处,但与为人称道的人文美景不同,当时对大安中学的评价却是脏、乱、差。 “那个时候家里但凡条件好一点的,都不会送过去读书的。”如今的丰育是村里的网格员,“走街串巷”工作过程中,他随手捡垃圾,顺手扔掉村民门口的垃圾的行为被同事打趣过几次。 “没办法,这可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丰育口气中透着自豪,对于这种习惯的养成,他记得又清楚又模糊:清楚的是,当时新上任的黄校长每天在学校抓考勤、抓仪容仪表、抓卫生习惯;模糊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校和同学都变了,“我毕业后,被‘唾弃’的大安中学早已‘站起来’了”。 与丰育的“模糊”印象不同,5年躬耕大安中学的校长黄健望却对于学校的每次变化都熟记于心。 如今,黄健望站在大安中学的教学楼往下望,依然能回想起第一次踏入大安中学的决心:要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乡村学校。 “校长这样做,我们也这样做了” “2017年我刚来大安中学的时候,局里面给我提的首个要求就是解决学校的脏、乱、差”。 “立人”第一步从“校园卫生”开始。到校第一周,黄健望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学校进行大清扫,清理出的垃圾装满了6辆垃圾车。 看着垃圾车开出校园,黄健望明白,只有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瞄准“脏、乱、差”根源,着力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人人建设美丽校园”的主人翁意识,才能从根部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老师和领导要以身作则。要有‘弯腰’的精神,不怕弯腰,乐于‘弯腰’,拾起垃圾,扔进桶里。”如今大安中学从人人自觉“捡垃圾”到“无垃圾可捡”,一千多人的校园活动,离场后,会场一张纸屑都没有。 “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只发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整个校园都应该是课堂。”黄健望来校的第一学期,几乎不在校长室待着,他在校门口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在校道上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在教室后门听课…… 对于黄健望制定的一些学校规章制度,所处其中的大安中学学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其目标意义和目标,但是他们都被黄健望的“弯腰”精神所打动和感染,“校长这样做,老师这样做,我们自然也这样做了”。 让教育从乡村的泥土里长出来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各方面成长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最明显地反映在教学质量上。2021年中考,大安中学平均分超陆丰市平均分,高中录取率达到49.5%,在乡镇中学中名列前茅。 “教育就像农业,教育的落地、生根、发芽每一步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黄健望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的主体是当地教师。 近年,在国家政策倾斜下,教师待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跟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大安中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结构性短缺,教师专业能力难以提升,职业倦怠等原因是造成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的原因。 为了让教师看到乡村教育的未来和希望,黄健望从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为大安中学重新“立魂”: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着力加大基础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生态和气象。 同时在待遇、成长等全方位关爱教师,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需,让教师从内心深处升腾起在乡村从教的动力和愿望。“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必要的,只有乡村教师才能让教育从乡村的泥土里长出来,才能带来乡村教育的最终改变”。 “黄校长,我想读书了” 用什么“浇灌”这颗教育的种子?黄健望常说一句话: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学生。 在黄健望看来,乡村孩子勤劳、懂礼貌、品性好。“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常年跟着祖父母生活,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只是缺少了成长应有的照顾和引导”。 据黄健望统计,在大安中学约有300名学生是单亲或离异家庭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隔辈抚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代替了父母的部分职责。 黄健望回忆起一位不愿上学的学生:手机不离手,见到人的反应十分冷漠。“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很堵。”黄健望找家长,找村委会,三番五次去家里谈心都无法打动孩子。 在黄健望以为劝说无望,准备另寻他法的时候,那位学生却意外地在开学第一天出现在校长室门口,他见到黄健望的第一句话就是“黄校长,我想读书了”。 那天,黄健望与该学生达成了共识:戒掉手机,好好学习。那天,黄健望把那句“我想读书了”默念了很多次,他更加坚定:乡村教育不能脱离了乡村的现状,不能忽视乡村教师的成长,更不能脱离乡村孩子需要。 奖教奖学激活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一所薄弱乡村学校能迅速在5年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背后离不开另一股力量的支持。 “设立奖教奖学金是因为学校不能光有好看的教学楼,更需要师资力量。”这是大安乡贤、大安中学名誉校长叶宏达在2011年设立大安中学奖教奖学金时说的话。 如今,叶宏达先生对大安中学的关注和帮扶已经走过17个年头,他先后捐赠人民币将近150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硬件,建立“叶宏达奖教奖学金”以激励师生,激活起大安中学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叶宏达先生的善行都被由大安中学主办,黄健望责编的《锦山》记录下来。 近5年,这本校刊悄悄地见证着学校的发展:从1958年起的建校史到2018年校友吴远溪、吴远港先生慷慨捐资筹建的大安中学新校区;从河堤的改造和加固到围墙和操场的改建;从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名次连续三年突破学校历史到学校教师申报的多项课题顺利结题;从原先的“差校”到连续三年高中上线率居全市前列……《锦山》一期比一期厚,而大安中学全校师生也在黄健望的带领下,走得如创刊时所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常说:走出去,改变命运。除此之外,我也想培养乡村的孩子‘留下来,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理念。”这是黄健望心中的乡村教育愿景。但是,他清楚,未来的路还很长。 |
站务QQ:739378638 Email:739378638@qq.com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谢谢!
Copyright ©2022 汕尾人之家(https://www.516600.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