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门户 新闻 汕尾城区新闻 查看内容

汕尾​城区:激活乡土人才“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提速”

2023-5-15 11: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2/ 评论: 0

摘要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城区立足发展实际,坚持把培育乡土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一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以组织优势推动乡土人才聚集在乡村振兴一线、先锋作用发挥在乡村振兴一线,推 ...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城区立足发展实际,坚持把培育乡土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一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以组织优势推动乡土人才聚集在乡村振兴一线、先锋作用发挥在乡村振兴一线,推动了一批“蚝专家”“田秀才”破“土”而出,为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优化三项聚才模式让乡土人才“壮起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该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努力找准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之间的连接点、平衡点,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力量。该区坚持突出组织引领聚才。依托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两级组织架构,全面强化党在农村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2022年,城区实现了246个村(居)民小组党的组织全覆盖(党支部及联合党支部83个、党小组及联合党小组93个)。着力推动乡土人才通过换届选举等方式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全区共有28名致富能手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或“两委”干部。同时,将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村(居)民小组长发展为党员,目前246名村(居)民小组长中有184名党员,党员比例达到74.8%,实现了党建“头雁”与致富“头雁”的交叉融合。

红草镇晨洲村以组团式养殖模式,有效带动养殖户成专业户。
该区以释放发展优势引才,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先后完成了“蚝情万丈”“生态农旅”“黄江画卷·水乡风情”“花果原乡”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吸引了大量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催生了小岛蚝情、农首生态园等一系列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同时,投入15亿元建设“活力港廊”“莲山丽水”“善品湖城”“罾城新韵”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初步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线成面、带带相连”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以乡村产业招引人才、以乡土人才发展产业的良性互动。该区坚持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借势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加强校地合作,建设中山大学中文系——汕尾市九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本科实习教学基地,积极举办“以青春之我,创青年之城”青年人才专场晚会、“遇见城区·青春逐梦”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专场晚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城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动态跟踪掌握城区籍大学生基本情况,常态化推行“展翅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加入驻镇帮镇扶村队伍,吸纳了一批青年人才返乡就业,持续强化乡愁牵引留才。
深化三种合作机制让乡土人才“强起来”
该区持续优化乡土人才培养实训阵地,全覆盖形成了“1+7”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矩阵,为推动多元合作、突破乡土人才能力素质短板提供了阵地保障。该区通过党群协作攻克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党员乡土人才和党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党群联动,创新建设一批“党员实验田”“党员示范田”,用于探索更新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提升乡土人才专业化种植技能。生姜作为东涌镇宝楼村的特色产业,年产量达20万斤,由于连年种植易致姜瘟爆发,无法大规模连续种植。为攻克这一难题,该村党支部联合区委党校将6亩流转地建设为“党员实验田”,邀请农业专家担任发展顾问,指导党员乡土人才先行先试,通过培育菌群改善土壤条件。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年实验,成功带动生姜种植户更新种植技术、培植农业良种,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工作氛围。

捷胜镇乡土人才莫招林(右)对农户进行甘薯种植指导。
该区通过村企合作促进产业联动,以“头雁”领航,鼓励具有专业技能、发展思路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借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势,积极探索“组织搭台、村企合作、产业发展”模式。以蚝养殖为特色产业的红草镇晨洲村,在换届选举时将两名生蚝养殖能手选举为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该村坚持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一体化推进,结合地域特征和资源优势,围绕晨洲蚝这一产业核心,先后成立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家本土蚝业发展有限公司,动员吸纳全村生蚝养殖户入股公司,形成“产业园+公司+股民”的组团式养殖模式,有效带动了村民成股民、养殖户成专业户。该区通过村校合作助推成果转化,依托7个镇街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搭建高校专家团队与乡村产业的交流渠道,以“结对帮带”的形式提升乡土人才专业技能。该区捷胜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自2022年6月揭牌启用以来,先后引进了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6所高校专家学者团队进驻指导,并聘请了来自产业规划、农业发展、作物科学等领域的30余名专家学者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借助人才驿站平台,将“博士讲坛”开到群众家门口、开在田地间,带动农民开拓思路、转变观念,推动沙坑村完成681亩连片土地流转,带动全镇复耕撂荒耕地2172亩,精准匹配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种植冰激凌番薯、沙葛等特色农产品,推动了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细化三类保障机制让乡土人才“留下来”
该区持续打好人才“服务牌”,增强人才向心力。结合“红海扬帆人才计划”的实施落地,逐步完善乡土人才保障措施,让更多人才从“要我留”向“我要留”转变,努力让更多人才扎根城区。该区以政策留才,结合城区人才群体中高层次人才占比相对少的实际情况,将更多政策红利倾向于乡土人才、返乡人才。围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孵化等实际需求,对各项人才政策进行全面整合,目前已形成涵盖5类就业补贴、4类创业补贴、1类创业贷款在内的全链条创业就业政策。同时,为便于各领域人才申领补贴,线上线下同步开通办理渠道,实现了一站办理、一网办理。

红草镇晨洲村以蚝产业招引人才、以乡土人才发展产业。
该区以人才留才,聚焦乡土人才关注的海洋渔业、海洋养殖业等领域,定期举办海洋经济人才发展论坛,邀请高校院所专家、企业代表与乡土人才面对面探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自去年以来,依托人才发展论坛,先后推动鱼糜共混、稻渔(虾)共生、水产预制菜、水产品废弃物加工等4个高层次人才海洋产业项目落地城区。同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土人才牵头成立多元化、专业型人才社团。截至目前,该区已成立中医药学会、爱心公益协会、晨洲蚝业协会等9个人才社团,充分释放了以才引才、以才留才的聚集效应。该区以服务留才,依托区、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实行补贴申领、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一站办结”,2022年以来,受理人才服务咨询1000余人次,服务满意率近100%。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人才公园、人才社区,集国情研修、文体娱乐、人才主题展览等功能于一体,营造了人才与城市共同繁荣的浓厚氛围。“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既要增加人才‘数量’,也要增加人才‘质量’。”该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余尚樾表示,城区将持续打好“组合拳”,坚持从多面出发,让越来越多人才汇聚城区、发展城区、扎根城区,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的基石。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汕尾人之家 |网站地图

粤ICP备2023025384号-2

站务QQ:739378638 Email:739378638@qq.com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谢谢!

Copyright ©2022 汕尾人之家(https://www.516600.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