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汕尾文旅3月27日,汕尾开启申报“广东渔歌之乡”,助力文化强市。汕尾渔歌是瓯船渔民所唱的歌,这朵民歌园地里的奇葩在瓯船渔民代代接力传承下,不断焕发青春并发扬光大。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汕尾渔歌之所以成为该市地域象征和城市文化品牌,主要因其独有的艺术先决条件。北宋绍圣初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写下“舣舟疍户龙岗窟”等诗句来反映泊居水域的疍家喜好唱歌的习性,可见其水上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北宋之前。再论其内容,渔歌常歌唱疍家渔民的群体意识、穿戴风格、命名习俗、婚嫁风俗等,凝聚着乡土文化的纯朴基因,且内容十分具有海洋气息。汕尾渔歌还有着鲜明的音乐特征,旋律以“级进”为主,高低起伏不大,节奏灵活,节拍多样,演唱时开头与中间带有“咧、啰、哪、啊咧、啊喂、啰咧”等虚词衬音,地方韵味浓厚。现当代不少音乐名家创作的小提琴曲、钢琴曲和歌曲,都曾从中汲取养分,如《军港之夜》取材于汕尾渔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经典歌曲均蕴含着汕尾渔歌音乐的元素。 同时,其独特的演唱形式广受群众喜爱。“斗歌”是渔歌的特色演唱形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先开腔,便有人接腔应唱,越斗人越多,气氛越浓烈,尤以晴朗月夜和民间传统节日时更甚。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汕尾渔歌,当地政府还出台渔歌保护规定。2021年12月14日,汕尾市人民政府七届第120次常务会议通过《汕尾市汕尾渔歌保护规定》。该规定的出台切实保证了渔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传承和弘扬汕尾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自成立以来,汕尾渔歌队不断培养渔歌人才,扩大传唱队伍,汇集了渔歌专家、舞蹈老师及渔歌演员等125名热爱汕尾渔歌的各类人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苏少琴),省级传承人1人(徐圆目),市级传承人8人。近年来,渔歌队歌手采用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方式让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加入。目前,汕尾渔歌累计培养渔歌人才600多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如今,汕尾渔歌的普及度与覆盖面越来越广,传承活动常态且稳定。在这背后,是汕尾渔歌从家族性传承变为社会性传承;各中小学将渔歌校本教材纳入音乐课内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社区文化室分期分批举办渔歌培训班。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汕尾渔歌队多次参加各类级别汇演、大赛、展演、文化交流、惠民活动等,名声驰誉海内外,且多次获奖。例如原生态歌曲《织网谣》获“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银奖和广东省第三届民间歌会(水上民歌专场)金奖;《好想共你同唱歌》获广东省第三届民间歌会(水上民歌专场)银奖;《渔村水路连水乡》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1年度华南地区优秀推选歌曲。近几年,汕尾广大音乐爱好者积极传承家乡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作出《渔民心向共产党》《我要为你歌唱》等多首新型渔歌,为中国传统文化、乡土特色文化、汕尾渔歌非遗文化接力。据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申报旨在于把汕尾厚重的传统文艺优势逐步打造成文艺品牌优势,树立该市文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艺高质量发展。 |
站务QQ:739378638 Email:739378638@qq.com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谢谢!
Copyright ©2022 汕尾人之家(https://www.516600.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